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你的勇氣在哪裡?認識勇氣心理學之父阿德勒

同學們應該都對精神分析學派的佛洛伊德並不陌生,在公民課本上有學到過本我、自我、超我之間如何交互作而形成我們每個人的心理狀態與行為表現;但同學們可能對於「阿德勒」相對不熟悉,他也是當代心理治療的重要影響人物之一,開創了「個體心理學派」。以下我們將從阿德勒的故事,一起來探討「勇氣」這件事。
阿德勒在1870年出生於維也納,自幼體弱多病且行動不便,加上多次與死亡經驗相當靠近(出車禍、弟弟死亡、得肺炎…等),求學階段成績也不突出,特別是數學更是挫敗,也因此從小就經驗到很深的自卑感;但這些經驗並沒有打敗了阿德勒,反而是讓他5歲就立志要當一個醫師濟世,努力地學習數學,後來更在25歲時就取得維也納大學的醫學博士學位。
阿德勒的生涯並非一帆風順的,從原先眼科、內科工作中感到生命逝去的無力,因此他轉往神經科和精神科,並追隨佛洛伊德門下研修精神分析近10年,後來還成了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的主席;後來阿德勒認為佛氏的性心理學以及早期經驗決定論太過於武斷且宿命,從自己的成長經驗以及他在臨床上的觀察,其實人是可以選擇如何去面對生命任務的(工作、友誼、愛),而「自卑感」就是讓我們得以超越自己、超越限制的最大動力來源
阿德勒認為社會因素會比性心理因素在性格形成上扮演更關鍵的角色。我們早年生活經驗確實會塑造我們的性格,但是如果太過放大了「自卑感」就有可能會產生種種的心理困擾。我們可以透過對自己的重新認識、與他人的互動,學習如何在對社會有貢獻的基礎上,發展出我們面對生活任務的積極態度與有效方式,那麼我們都可以活出價值,並且不斷朝向「完整的人」邁進。
從上述阿德勒的簡短介紹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幾件事可以作為生涯選擇與課業學習的參考,以下舉例說明:
其一,當時佛氏為心理治療的顯學,但阿德勒本著臨床觀察、學習精神分析多年,消化咀嚼之後勇敢地提出批判甚至自立門戶,後來還推廣到美國本土;阿德勒也可以永遠作為佛洛伊德的追隨者,但他勇於和多數人持不同想法,且能忍受挫敗與質疑,耐性地逐步提出假設、驗證,讓世人相信這是一套學說,終於成為當代心理治療大師。例如:當大家都告訴你選幾類組、填哪個科系發展比較好時,是否你也會將此視為一個問題來探究,主動地為自己的未來搜集資訊,綜合心理測驗和學科成績來客觀考量生涯選擇,這是「為自己做選擇的勇氣
其二,阿德勒小時候的體弱多病、學習不佳,也許他當時也曾怨天尤人或想要放棄自己,但他始終對自己懷抱相信,勇敢地去面對和承擔生活任務的挑戰,因為在他心有著對未來生活的願景與想像,若此刻不勇敢地去面對挫折,又怎麼會有往後美好生活的到來呢?例如:有時我們覺得課業太無趣、太辛苦,可能會想要玩手機、遊戲,休息一會兒是好的,但常一玩就過了好幾個小時,會不會是我們太害怕自己努力了卻沒有預期的結果,因而選擇逃避呢?這是「承擔失敗與責任的勇氣」。
其三,阿德勒認為克服自卑感、追求卓越是我們人生在世重要的行為動力來源,但是過度補償自卑就會變得有優越情結,事事處心積慮想要勝過他人、自私自利甚至剝奪他人權益…等。我們終將生活在這個社會當中,生活任務如果能建築在對社會的關懷上,才能夠適應良好甚至是理性改造這個社會。例如:我想要選擇念電子工程系主要是因為我想要研發更符合弱視者使用的人工電子眼,讓他們也能重見光明。這是「有社會情懷的勇氣」。
從阿德勒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勇氣其實都在我們身上,只是我們好久沒有與他共處、不習慣讓他為我們發聲、不放心交給他驅動我們嘗試各種的可能性。也許現在的你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挫折,但如果心中還有一些些被你遺忘許久的勇氣,抱持著為自己負責、對他人和社會關懷的信念,試著踏出一小步嘗試看看吧!如同《麥帥為子祈禱文》中麥克.阿瑟將軍希望天父能引領他的兒子走上崎嶇的道路,或許平順的人生是大家所嚮往的,但再平順的道路都還是會有起伏,人生亦是如此。
讓我們勇敢地承認、欣賞、接納自己是個不完美的人,讓克服自卑的勇氣引領我們積極地面對人生吧!
延伸閱讀:被討厭的勇氣、勇氣心理學、自卑與超越